2019年10月19日 星期六
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
2019年6月7日 星期五
《走入敘利亞破碎的心臟》讀後感
《走入敘利亞破碎的心臟》 Samar Yazbek,許恬寧譯
按一般閱讀的標準來說,這本書並不好閱讀,這是作者個人的經歷,敘述她三度偷渡回自己的祖國敘利亞的記錄。基本上是一條線流水帳,缺乏編排,人物進進出出,讀起來感到混亂不知道狀況。如果我們要閱讀一個故事的話,這樣的敘事不是很好看。
但是,作者在這些混亂的敘事中夾帶的強烈情感,會吸引讀者繼續看下去,讀者很快會知道這本書不能用一般閱讀的角度去看,而是要像跟在作者肩膀後面一樣的,最真實也最混亂的去看看她看到了甚麼。然而,我們也會看到作者一點一滴的幻滅感。曾經對革命懷有憧憬,之後卻對因為人性導致的混亂而絕望,但受苦的人民又讓作者無法真正的放下對祖國的關懷。革命的果實已被他人奪取,來自國外基本教義派的偏激勢力現在在他的土地上頤指氣使,有能力的大國全都袖手旁觀。這種信念的幻滅,並不是今天的敘利亞才有。社群網路發達的現在,讓信念的幻滅之外,更因為他人的觀看而增添了強烈的荒謬性。是不是這一切都只是獵奇的對象罷了?但自己國家,有能力的人又做了甚麼呢?這種憤怒、幻滅、矛盾、悲憫的心理,作者在書的最後的後記帶有強烈的虛無主義傾向。
我推薦這本書,精確地說,我會最推薦書的後記,但是要理解後記,必須要跟著作者視角三進三出敘利亞這塊土地。
這本書由張育軒寫的的前言清楚扼要的說明了今日敘利亞內戰的局勢。書本的極度主觀的內容可做為這個前言闡明的局勢之下強烈的註腳。
2019年6月2日 星期日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讀後感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
Lipika
Pelham,曾志傑譯
我習慣把整本書看完後再回頭看最前面的序言、導讀,因為這些畢竟都容易讓讀者有先入為主的印象。
而本書比較不同的是,她的這些家庭問題的原因是和以色列的內部問題分不開來的,她的猶太人丈夫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就是解決以色列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衝突,他有理念,並提出解決方案,在各個官方非官方的組織之間活耀。而他為這個夢想,付出他大半的心力,也因為實踐夢想的路上遭遇太多現實的問題,而感到挫敗與沮喪。
由於書中的家庭問題是人人都遇到的,因此心有戚戚焉,因此接下來去理解之所以造成作者家庭造成這些問題的外部衝突時,便有了較為深刻的感知,從生活的角度切入去看以巴衝突,讓人有較為同理的感受。
但當我看完全書,翻回最前面看「作者的話」時,以上對這本書的正評馬上消失。作者自述:「本書是我的中東生活回憶錄,書中描述我生活中所見所聞。為了顧及文字流暢度與閱讀效果,又或者為了讓故事架構更完整、行文更精簡,書中某些段落純屬虛構,或根據事實加以美化。……」所以這是免責聲明嗎?我不知道哪部分是虛構那部分是真實,但這樣的東西算是回憶錄嗎?我想下次我應該先檢查看看這本書是講真的還是講假的。在這本所謂回憶錄的書裡面,可容得下作者所理解的真實,卻容不下作者刻意的虛構。作者是記者,不可能不知道關於紀實的原則,因此,這個作者的話讓我看到一種明知故犯然後用遁辭卸責的取巧。一本作者如果存在這樣的心態,那這本書的誠意就令人懷疑,僅僅為了文字流暢度與閱讀效果,不能成為存心虛構的理由,因為這會破壞了讀者對作者的信任。甚至更有消費耶路撒冷以巴衝突這個議題的嫌疑。
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
Alkmarr、Zaanse Schans
2019/04/05
旅程最後一天是大晴天,以阿姆斯特丹近郊幾個小鎮來結尾還不錯。我們先到最遠的阿克馬(Alkmarr)看看乳酪市集。從車站前往乳酪市場會經過一片安靜的住宅區,全都是兩層樓的磚房。最上層是閣樓。每一戶的窗戶都很大,裡面的客廳一覽無遺。我們對每一戶人家的擺設興致盎然,基本上都是採光明亮、整潔、一張大沙發、以及植物。裝飾品不會太多、擺放的位置視覺上不顯得突兀,空間不大,可是卻不會顯得擁擠,每戶的主題都不大一樣,讓人駐足流連,我覺得美這種東西不是拿來嘴上說說顯得自己懂很多,還是家裡弄甚麼昂貴裝潢跟別人介紹的頭頭是道,而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在日常的生活裡,將眼所見到的東西做適切的布排,目的是為了自己感覺良好,滿足的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喜樂,一種純粹的東西。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
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2019年4月19日 星期五
《新喜劇之王》影評
周星馳1999年的《喜劇之王》是我最喜歡的作品,因此,《新喜劇之王》曝光的消息,讓我憂喜參半。很怕看到周星馳也變的像劉鎮偉對《大話西遊》那樣,一直把舊梗拼命拿出來,拼命的在上面延伸枝枝枒枒卻讓人看得尷尬冒冷汗。
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秋天的童話》影評
《秋天的童話》,1987年的老香港電影,由周潤發以以及鍾楚紅主演,依稀有點印象。
本來只是想看看前十五分鐘開頭,結果老婆與我一直將電影看到最後。
雖然說有些似曾相識,但又感覺好像是沒看過的。應該是因為年代久遠,以前年紀太小,即使看過了也沒有留下印象吧。
實在是一部好電影。
三十年後的現在來看仍然讓人看完心中悵然,也因為電影引發了這股悵然之情,情感有了釋放的出口,而感到一股舒然。
故事非常的簡單,情節很好預測。儘管我可以就很多角度切入去說這部電影的優點,但最重要的還是那股平衡感,以及將這些所有元素組合之後產生的化學作用。
電影的每一幕都很美,但卻是深淺有序、主客有別。
有的是呼應周潤發飾演的船頭仔的街頭浪子流氓性格:骯髒的街道、滿是塗鴉的外牆、破舊的公寓;有的則反應鍾楚紅飾演的李琪到紐約的心境:因為愛人變心,心情遭逢打擊卻又人在異鄉的疏離感,我們看到馬丁史柯西斯式的,由車窗反映出朦朧城市的夜晚光景。場與場之間時常插入紐約的街景。經常是在傍晚到日落時分取外景,光線最美的時候:晚霞中的布魯克林大橋、滿是落葉的秋景。
最重要的還是兩人互動,多次看到景深拉淺聚焦在表情的鏡頭,即使是背景模糊的此時,背景光影跟顏色卻仍然保留豐富的層次感。
音樂的運用,燈光的運用......還可以繼續說下去,但最重要的還是演員。
任何一個技術面的東西都還是得作為電影的輔助,讓最重要的核心-演員,來演出一齣故事。否則就如同張藝謀陳凱歌那堆花而不實的空洞電影。
好的演員有他自己對角色的詮釋、對故事的理解,但很重要我相信還是導演與演員之間的溝通,他要做的是和演員一起傳達出他對故事與人物情感的理解,我們常看到演員在不同的電影有天差地遠的表現,有的則是渾然天成似的,一舉一動都把觀眾帶進角色的情感之中。在這部電影周潤發就是這樣的演員。
導演是電影的作者,上面所說的鏡頭語言的運用、配樂、燈光,不難找到表現出色的作品,但把所有元素組合後產生化學作用來感染觀眾,是作者作為藝術家展現之所在。
導演張婉婷說一個簡單的故事,點的恰到好處,情感帶的恰如其分,有點感傷、惆悵、不煽情。說的誠懇,也說的有感染力。這樣文人氣質的導演,讓我想到李安。
另外,以前是從沒關注鍾楚紅,只知道名字沒留意人,這次看了電影,覺得真是非常非常迷人。沒有甚麼妝,甚至也不敢說有多麼鮮明的五官特色,但整體看上去就是耐看、就是好看,尤其電影越到後段,隨著女主角心境越成熟,演技也跟著越進入狀況,也越是展現她迷人氣質之處。更不用說周潤發那股集流氓、浪子、紳士、瀟灑一體的渾然天成,簡直看他表演就很精彩。
總之,大推薦這部老電影。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2019年1月12日 星期六
2019年1月11日 星期五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