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日 星期日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讀後感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 Lipika Pelham,曾志傑譯

我習慣把整本書看完後再回頭看最前面的序言、導讀,因為這些畢竟都容易讓讀者有先入為主的印象。

這本書我覺得是本不錯的書。說到耶路撒冷,通常便會聯想到中東這樣那樣的故事。但其實這本書可說是一個女人自述她的家庭狀況,她與丈夫之間的衝突,她與密友之間的爭吵等等。這些問題和天下所有人會遇到的問題沒有兩樣。比方說,對於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支點在哪裡?這個問題作者與丈夫兩人存在一些根本的歧見。

而本書比較不同的是,她的這些家庭問題的原因是和以色列的內部問題分不開來的,她的猶太人丈夫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就是解決以色列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衝突,他有理念,並提出解決方案,在各個官方非官方的組織之間活耀。而他為這個夢想,付出他大半的心力,也因為實踐夢想的路上遭遇太多現實的問題,而感到挫敗與沮喪。

由於書中的家庭問題是人人都遇到的,因此心有戚戚焉,因此接下來去理解之所以造成作者家庭造成這些問題的外部衝突時,便有了較為深刻的感知,從生活的角度切入去看以巴衝突,讓人有較為同理的感受。

但當我看完全書,翻回最前面看「作者的話」時,以上對這本書的正評馬上消失。作者自述:「本書是我的中東生活回憶錄,書中描述我生活中所見所聞。為了顧及文字流暢度與閱讀效果,又或者為了讓故事架構更完整、行文更精簡,書中某些段落純屬虛構,或根據事實加以美化。……」所以這是免責聲明嗎?我不知道哪部分是虛構那部分是真實,但這樣的東西算是回憶錄嗎?我想下次我應該先檢查看看這本書是講真的還是講假的。在這本所謂回憶錄的書裡面,可容得下作者所理解的真實,卻容不下作者刻意的虛構。作者是記者,不可能不知道關於紀實的原則,因此,這個作者的話讓我看到一種明知故犯然後用遁辭卸責的取巧。一本作者如果存在這樣的心態,那這本書的誠意就令人懷疑,僅僅為了文字流暢度與閱讀效果,不能成為存心虛構的理由,因為這會破壞了讀者對作者的信任。甚至更有消費耶路撒冷以巴衝突這個議題的嫌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