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成都 1



2013/07/16
蘭州到天水這一段,我坐在硬座車廂,忍受著同車廂其他大叔大聲說話的噪音。好不容易終於捱到了天水,我背著背包下車,走月台到臥鋪車廂上車,按號碼找到我的床鋪,此後才終於清淨。這一段路程是我最安靜的一趟,周遭的鄰居年齡相仿,有教養,說話舉止都很有禮貌,一位是二十多歲,頭髮及肩的美女(但是說話好快),另一位則是看起來絕不像那個年紀的年輕媽媽(偶爾用四川話跟說話很快的美女聊天),以及其他安安靜靜的叔叔阿姨,大家同舟共渡,難免會聊個幾句,只是話終究沒那麼投機,或者是自己的散發出拒人於外的氣息,這趟火車是難得極為安靜的一次,然而令人沮喪的是我竟然夜裡失眠。

到成都後,我發現這裡的女生都很好看,後來才想起,聽說過成都專出美女。

搭地鐵到文殊院站,拿著已經被捏皺的跟垃圾一樣的,在夏河的青旅拿的小卡,按圖索驥找到熊貓先生青年旅社,前台小妹說沒有空床位了,說我可以到路口的快捷酒店問問。我從口袋摸出另一張近似廢紙的小卡,走到下個地鐵站不遠的羊市街懶骨頭青年旅社。

前台的工作人員頗為熱情,尤其頸子上還掛著「Intern」的年輕人,眼神裡滿是對來自各國旅人的好奇。他們告訴我,今天還有空床位,但明天之後就滿了,明天如果有預約的人沒來才能把床位候補給我。他們建議我可以到春熙路的拖板鞋青旅問問。但至少今天這邊是有床位的吧,我先入住再說,同時請他們幫我撥電話到拖板鞋青年旅社幫我預留明天的床位。

安頓好後,我先把積累多日的髒衣服洗了晾了,然後積極打聽往昆明的交通情報。之前在網路上有看到直通大巴的消息,然而詢問前台,得到的資訊卻充滿不確定性,其中一個小妹很熱心的幫我上網查以及打電話問,得到的訊息是有,另一個小夥子則說沒聽說過,只有火車可搭。

不管怎樣,都不是今天可以解決的事情。我決定先出去晃晃。

到對面著名的鍾水餃吃了一餐,然後隨意走了幾步,最後決定趕在關門前去武侯祠看看。問了幾個人,都沒有問出所以然,趕時間,乾脆打的過去。

到了武侯祠,整個街區很熱鬧,以武侯祠為中心,這一帶已經開發成商業圈,武侯祠一牆隔開了一條「錦里」仿古步行街,好多年輕人都在這兒逛街吃東西,好像武侯祠反而變成配角似的。

買了門票進場參觀,裏頭還算清淨,除了靠近外牆的部分可以聽見錦里的人聲。說實話印象不是很深刻,甚至覺得有點空洞。只不過三國故事作為古往今來中國人的共同記憶,想著千年來古人都一同在這裡緬懷憑弔祭祀劉備、諸葛亮等英雄,也讓這裡的價值不僅僅是那幾個票錢可以衡量的了。

離開武侯祠,想再搭公交車去杜甫草堂看看,摸摸口袋卻找不到零錢,於是走進錦里逛逛,買個飲料換個零錢。走了一圈,索然無味,自己一個人逛街還是蠻沒意思的,而且看來都差不多。最後還是到外頭一家小店買了可樂找了零錢。

走回大門前的公交站牌,沒等多久82路就來了。跳上去投了錢,沒幾站就到草堂站。下了車卻看到一大片圍籬將似乎是廣場的地方圍起來,旁邊有個小告示牌,上面的箭頭指著旁邊小路,上頭寫著「臨時售票處」。順著進去到一個小出入口,貌似工人員的大叔正把小售票亭鎖上,我問他不是聽說有夜間參觀嗎?他說原本是有的,現在前面在做停車場工程,就暫時取消了。好吧那我明天再來。

成都的巴士很方便,站牌旁寫明了各個停點,我查了查,跳上58路車,到人民公園站下車。





此時已經天黑了,不過公園裡好像才正要開始熱鬧。我走進去晃晃,公園占地廣大,但燈光不足,到處都很暗。雖然暗,但所有的大大小小廣場都被不同的人群佔據,叔叔伯伯嬸嬸阿姨們在侷促的空間,隨著音樂扭動身體跳著舞,這場景在台灣絕不陌生,只是換到成都感覺更熱鬧擁擠,整個公園的夜恐怕比日還熱鬧。

再走到人民廣場,佈滿了遊人,附近是百貨商場,廣場邊的高樓外牆是燈光屏幕,一下閃爍一下流動,廣場上有小販兜售小玩具,其中一個會發出光在天空滑翔,也不知道是甚麼東西?還有幾個踩著兩輪車,跑來跑去。廣場正對著毛主席的雕像。隨便走走看看,然後就搭地鐵回青旅。

回到青旅,上網繼續找交通資訊,發現即使有大巴,時間也很不好,抵達昆明後很晚,入住旅社,這一天等於是浪費在交通上了,搭夜鋪火車雖然較慢,但是時間是耗在睡覺上,又省一晚住宿,兩相比較之下搭火車不是個壞選擇。

但是這個時節火車票極為難買,好不容易突然在網上看見一張臥舖票,循指示一路點進去輸入資料想要在網路上就買好搞定,最後卻卡在最後的付費,必須要從中國銀聯卡扣款,我雖然有一張中國工商銀行的卡,但是沒有開通此功能。於是我向客棧內其他人求助,我說我付現給他們,用他們的帳號幫我把這張票買下。但是一連問了五六個,有一兩個是沒帶著,好幾個則是雖然有,但裏頭已經沒錢,看來住在青旅的背包客畢竟都是經濟不寬裕的學生。只好明天一早就到附近的火車票代售點問問看吧。

我還是不怎麼喜歡這間青旅的氣氛。一般來說,大都市裡的青旅總與我格格不入,我想可能還是入住的背包客們的氣質所,不同的地方會吸引不同種類的背包客。事後我對這家青旅的印象也很淡薄,只記得和丹麥的稍微聊了幾句而已。客棧裡一小撮一小撮人各自聚著,彼此的眼神極少交會,總之這裡感覺不到絲路客那種謙和友善的開朗,悶悶的缺少開放的火花。有時在網上看到許多人讚揚幾家自己住過的青旅是多麼棒,我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會不會是這些人太誇張了某些成分了?如今想來,除了中亞絲路上所待過的客棧之外,2010年去京都住的tour club也真的蠻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