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不論作者以及讀者,多半有這類通病:不重視劇情的鋪陳。於是,只要有把「符號」「象徵」「隱喻」帶到就好。電影要讓野百合學運賦予這三位意義,為了達成這個命題,導演可以透過事件來交代邏輯:因為XXX所以YYY,或者讓事件減少,由演員發揮,讓演員透過幾場戲的表現去說服觀眾。
這部電影是關於三個主角的三角愛情。前半段花了大半篇幅,想把大歷史「融」進人物,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導演既然選擇如此做,情感上我贊同她的企圖心,但理姓看來,我認為拍得不好。大歷史被拍的沒有縱深,好像那只是個給他們只玩了場自由民主的家家酒遊戲的舞台。既不去細細經營外部大歷史的縱深,也不好好交代三人的身世家庭背景,而僅著眼在三人之間的情感交錯,這並非不行,只是這樣就得端看演員的表現是否說服觀眾。
三個演員表現平平,儘管以台語交談,也還算流利,但誰都聽得出這三人都不是以台語為母語的人。電影到後半段,三人不再說台語了,三人在口白的表現才略略好轉。漸入佳境。此時弔詭的是,後半段的劇情,都不必然要跟野百合學運有關係,或者野百合學運並沒有深化到和他們內心糾葛交纏的地步。
三個演員表現平平,儘管以台語交談,也還算流利,但誰都聽得出這三人都不是以台語為母語的人。電影到後半段,三人不再說台語了,三人在口白的表現才略略好轉。漸入佳境。此時弔詭的是,後半段的劇情,都不必然要跟野百合學運有關係,或者野百合學運並沒有深化到和他們內心糾葛交纏的地步。
張孝全在片中關於自討苦吃的那段自白是最棒的,鳳小岳的演技最差勁;桂綸鎂演技仍然很棒,但被放在這個角色很怪。桂綸鎂和林美寶其人其名,違和感很強。
電影看到後面甚至有些剪接不順:三個人不是才剛唱歌翻臉,怎麼下一幕接到陳忠良(張孝全)跟林美寶(桂綸鎂)去吃飯,還說:「朋友吵架,吃吃飯就好了」,這是在削弱前一幕(難得)建立起的衝突力道嗎?以及,林美寶知道王心仁有別的女人,在窗前看著他們兩人離去,然後幾年後,原來林美寶正在當王心仁的小三,那前一幕觀眾知道「她其實知道」時心中的糾葛,不就被導演自己親自捻掉了嗎?
事件的邏輯、前後的因果、情感的鋪陳,這些是基本的戲劇元素,許多台灣電影給人零碎、片段、拼湊、就是因為不能或者不想去好好經營簡單的故事,平心而論,「女朋友、男朋友」算是還可以的,但就是因為導演把歷史事件拉出來,有這樣的企圖就得值更嚴苛的標準來檢視,而不是說幾個畫面放進來就做足功夫,看在誠意上我就得欺騙自己「那個歷史那個經歷使這些角色有了那樣的深度」這樣的事情。
最後我都有些反感了,因為有場在泳池的戲,畫面跟音樂搭配是拍的不錯,但心中卻有種「是不是以為弄個超有fu的mv就要大家買帳啊?」的感想…..